春节临近,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粮食生产加工车间里,电机的“嗡嗡”声不绝于耳,清洁米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粒粒金黄的稻谷经过初筛、除质、去壳、碾白、低温调质等19道工序后,变成晶莹剔透的新米。
“一般大米生产降温方式用灌封,我们的低温调制用物理降温,就是在米罐里面反复旋转,一方面保留营养成分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延长保质期,从半年延长到2年。”公司董事长李文祥说。
李文祥所说的低温调质,是优质米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全称是“优质米加工全低温调质强化工艺”,是该公司和省粮油科学研究院新研发的专利技术。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保证了大米的口感和品质。为打造高品质优质原料基地,生产出品质更高的大米,公司还依托省水稻栽培技术创新团队和开远市农技推广中心,在不断尝试研究中,为羊街乡种植云恢290的农户推广提纯复壮栽培、前控后促栽培和减量增效技术。
“新技术应用前亩产只有300到400多公斤,新技术实行后亩产最高达到850多公斤、最低620多公斤,平均亩产750公斤,一亩地平均降低50元成本。”当地一位种植户感叹道。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近年来,开远市把开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产业关键技术环节重大技术难题,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品种创制、新技术研发、新模式创新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指尖在鼠标上轻轻一点,就能给大棚里的鲜花蔬菜浇水施肥;在全自动化生产线加持下,稻谷变成晶莹剔透的优质大米……随着科技创新进一步融入农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项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开远市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为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产业引领,开远市将继续巩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创建成果,与高校、科研机构、种苗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升花卉种源研发、种苗繁育能力,加快实施杂交稻旱种及粮烟协同发展项目,推进花卉新品种植物工厂建设项目等,促进全市农业绿色、高效、健康发展。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胡语珊 陈海斌 李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