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团结促进步 以进步促团结 我州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美丽的哀牢山,绚丽的民族情。我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红河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强化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入脑入心
“我儿媳妇是哈尼族,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寨子有彝族也有苗族,大家一直互相帮忙,不分彼此。”……行走在红河两岸,处处都能看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处处都能听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话语。在这里,各族群众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在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华儿女。
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去年,我州深入实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关行”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民族节庆活动等,持续推进《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签约,截至目前,签约人数达102.8万余人次。公约的签订,表明了红河各族儿女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彰显了红河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祖国边疆繁荣稳定的行动自觉。
同时,我州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平台,举办论坛、讲座、交流、会展、展演、宣讲等各类活动138批次,不仅满足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深入人心。实施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 n”系列工程,建成云南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个,红河州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10个;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5个、教育基地19个、教育馆(室)22个、教育示范学校32所。在全省率先成立“红河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金”。
项目带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坚定有力
“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全村家家户户住进了小洋楼,村里还发展了鸡、鸭等养殖业,种了辣椒、洋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村民王保斗说。
拉祜寨村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拉祜族群众生活的今昔巨变,是我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交出的一份答卷。
我州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着力统筹南北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就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增收难等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性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去年来,全州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统筹到位建设资金16.61亿元。目前,已经完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省级实地评估验收,49个沿边行政村(社区)19项指标全面达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初步建成。
同时,全州各县市把促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根本之策,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53个。扎实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项目25个,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22个、精品工程项目1个……有效缩小了南北差距,进一步促进了全州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一系列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举措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情谊越来越深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固。 如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红河各族儿女的血液,成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记者 王美红)